党委教师工作部

【我最喜爱的老师】实践“对学生的爱”——龙洲

时间:2020-05-15阅读次数:

“今天晚上有龙老师的课,你们要不要去蹭课听?”“龙老师的课程表能不能发我一份,我想去旁听。”“万能的朋友圈啊,求一份龙老师的课程表。”这么备受同学们追逐的课堂,就是连续两届获得我校“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艺术文博学院龙洲老师的课堂。

龙洲个人照

“不一样”是同学们对龙老师课堂最大的感受。“在我们平时课程中,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有很多,但是把哲学思辨融入进来的不多。龙老师就非常注重培养我们的哲学思辨能力,这是我在其他艺术相关的课堂上很少见到的。研二学生周文倩在提到龙老师的课堂时,颇有感触地说。“艺术理论知识通常很枯燥,但龙老师会引导我们互动、思考,时间过得非常快,他的课堂我太爱了!”龙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课堂互动性非常强,给同学们一种“万物皆可思考”的感觉,任何艺术话题都可以探究背后的哲学道理。创新、生动、互动性强、有深度是同学们给龙老师课堂贴的标签。

龙洲主讲公共基础课《陶瓷鉴赏与制作》

这样的课堂反响离不开龙洲的日常思考,他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下的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又提高了一个层级,过去那种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讲授模式已然落伍,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查找资料。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从被动的、单向的、碎片化的信息接收者转为主动的、双向的、体系化的思考者。

龙洲常常会提到“爱的实践”,这不仅是他母校韩国汉阳大学的校训,也是作为他行动指南的座右铭。对国家的爱、对父母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亲人朋友的爱……爱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而是需要身体力行实践出来的。在他的课堂上,旁听生不会感觉到丝毫的陌生感、不融入,每个学生只要坐在课堂上就都是“我的学生”。龙洲认为愿意有学生来旁听,是对于他教学成果的认可,是他的荣幸。尊重是相互的,他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在旁听生的心中也会是温暖的。

龙洲主讲“名师带你绘青花”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龙洲任教四年以来获得15项个人荣誉,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理论组个人全能奖1项、单项奖2项,江西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二等奖……如此繁忙的工作状态,他却从没有拒绝过学生的课下辅导。“我觉得时间总是有的,只要合理运用好时间,时间分配就不会有问题。就像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所说‘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所以在他的办公室里总是可以看到学生们的身影。

说明: http://www.jci.edu.cn/__local/D/E9/C3/F680D27BCBCEBEDD507AD44B7C7_55EE7A0D_9056.jpg

201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登的龙洲与学生们一起共度佳节的照片

除了学业上的指导,龙洲还很关心学生生活中的点滴。2019年9月11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曾刊登《今夜月圆故乡月明》一文,报道的就是龙洲作为海归博士,回国后每年中秋节邀请不能回家的同学在他家中一起过节的报道。事实上,不止中秋节,还有端午节、元旦,龙洲都会邀请同学们一起共度佳节,他让这些同学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正因为他在韩国待了八年,这种在异乡求学时的思乡之情他感同身受。“既然放假可以把大家聚在一起,何乐而不为呢?大家还可以讨论学习和规划未来,这对于学生和我都是很特殊的体验。”龙洲说道。

这种陪学生过节的做法也是龙洲从他导师那里学习到的,“我很感谢在异乡时老师和朋友们的照顾。我读博期间,每逢过节导师都会叫我们这些留学生去她家中吃饭。导师不仅教我如何进行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还教我如何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我在导师那里感受到的关爱,现在想起来,都非常感动与感激。”龙洲说。现在他也是一名教师,他要继续把这份对学生的关爱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也许有一天,他的学生也会成为一名老师,他们也会把这份仁爱传递给他们的学生,这就是最好的传承。言传不如身教,爱学生尊重学生不是用嘴巴说出来,而是在点滴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在日常的行为中去实践。

在这次疫情期间,龙洲更是担起了“心理医生”、“就业指导老师”、“论文辅导老师”多重身份。对于很多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与升学的抉择令他们焦虑不安,压力倍增。“他们的焦虑我可以理解,我虽不能解决每一个人的问题,但我可以引导他们正视问题、回归理性,尽我所能的去缓解他们的压力。”龙洲说道。他会搜集大量的就业、实习信息发布给学生,帮助他们度过迷茫期。

旁听生也是“我的学生”、即便再忙课下辅导也从不拒绝、愿意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感染学生、言传身教用实践将什么是“师德”讲述给学生——这就是身体力行实践“对学生的爱”。相信龙洲的每一个学生都会以他为榜样,将“爱的实践”传递下去。